蜜蜂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旅游路线

文章内容

十三陵陵园门票多少钱_十三陵门票多少钱?

tamoadmin 2024-08-13
1.明十三陵(永陵)门票是多少钱明十三陵(定陵)门票价格:定陵淡季40元,旺季70元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

1.明十三陵(永陵)门票是多少钱

十三陵陵园门票多少钱_十三陵门票多少钱?

明十三陵(定陵)门票价格:定陵淡季40元,旺季70元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10公里的大峪山下,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按发掘的皇陵。明定陵建筑精巧雄伟,为中国历代皇陵之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瑰宝,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陵园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万历十八年(1590年)落成,建筑规模宏大,用材考究。明楼、宝城、陵门等主要建筑历经400余年至今保存完整。

1956年经院批准,开始发掘定陵,1957年打开地官,出土文物近3000件,1959年9月30日在定陵原址建立了博物馆,195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定陵地下玄官,殿室分布仿皇官内廷九重法宫格局,由前、中、后、左、右五座石结构殿宇组成,其顶部均为条石拱券,断面呈尖顶、两弧相交的锅底券形制。地下玄宫高大恢宏,五殿总面积达950平方米,其顶高最高处达9.5米。五座石殿共设七座石门,其中前、中、后三殿石门制作极其精致。三门之前均有随墙式白石门楼。门券之内设对开门扇,门扇上雕刻铺首衔环及乳状门钉。门钉纵横九九分布,用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让门扇开启自如,门扇被设计成门轴一端较厚,铺首一端较薄。门轴下端也用半球形状。合理的构思设计,使重约4吨的门扇开启十分省力。

定陵地宫的平面布局基本上用前朝后寝的制度。前殿没有任何摆设,相当于宫前广场,中殿相当于前朝(即宫殿的正殿),内有三个用汉白玉雕成的宝座,呈品字形排列,座前各有一座**琉璃五供,即香、烛、花,还有青花云纹大瓷缸各一口,缸盛满香油,专供长明灯使用。左右配殿无任何随葬器物。后殿相当于寝殿,称为玄堂,是地宫的主要部分,为放置棺谆之处所。棺床中央放置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棺,三具棺周围放有梅瓶、玉料及装满随葬金银玉器的红漆木箱26只,各棺停内也装有大批随葬物品。在定陵出土的随葬品中,和凤冠最引人注目。万历皇帝的金冠通体用极细的金丝编结而成,上嵌二龙戏珠。在精美的首饰中,万历帝的金簪可谓稀世之宝,答顶镶嵌着的食指大小的猫眼石光芒四射。

从定陵出土了丝织匹料、帝后冠服、首饰以及金、银、铜、锡、玉、琉璃等珍贵文物近3000件,其中金冠、凤冠、乌纱翼善冠、冕冠等均为首次出土。定陵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帝后的丧葬、冠服制度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和科学依据。

明十三陵(永陵)门票是多少钱

明十三陵景区门票分为淡季和旺季,旺季比淡季的门票贵一倍。

明十三陵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位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风水师认为这里是:“龙穴砂水、四象俱全、风水胜境、绝佳吉壤。”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余脉昌瑞山南麓,清代帝王在选勘陵址时,以风水学理论为依据,追求“乾坤聚秀、阴阳汇合、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

清东陵东侧青龙盘卧、西侧白虎雄踞、靠山是昌瑞山、朝山如持笏朝揖、案山圆巧端正、水口山形如阙门。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风景极佳。

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南有东流的易水河。雍正皇帝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

景区主要景点:

1、神路

神路,又称神道,是十三座陵寝共用的神道,是明代帝陵地面建筑的导引部分。神路南起石牌坊,北至长陵,全长7000米。神路建有石像生、棂星门、五孔桥、七孔桥等,从七孔桥开始,神路由此分支,通向各陵园。

2、石牌坊

石牌坊,全部为汉白玉结构,是整个陵区导入口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陵区的正南面两侧砂山之间。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是明世宗为颂扬祖先圣德所建,故称“圣德牌坊”。

3、大宫门

大红门,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门为三洞券门,庑殿顶,上覆黄疏璃瓦顶,墙体用砖石砌筑,通体皆涂红色。大门的两恻接陵区围墙。大红门前面东西两侧各竖下马碑一通,通体由汉自玉石雕刻而成,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

凡是前来祭陵的人,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以显示皇陵地位的尊严。门内东侧稍远处原有拂尘殿,又称时陟殿,是专为帝后所建的更衣之所,现已无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十三陵

明十三陵(永陵)门票价格:我来补充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_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永陵的营建在世宗皇帝登极后的第十五个年头。系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但其卜选陵址却是在嘉靖七年(1528)皇后陈氏去世之时。当时,世宗命辅臣张璁及兵部员外郎骆用卿等人为陈皇后选择陵地。同时,也秘密选好了自己的陵地。

骆用卿在嘉靖年间以通晓风水术闻名,他来到天寿山后,外观山形,内察地脉,为世宗选择了橡子岭和十八道岭两处吉壤。随后,世宗就带领从臣和钦天监官员到骆用卿为他选定的两处吉壤察看。看后,觉得十八道岭风水最佳,决定在那里建陵。但还不放心,又派人到江西一带找来著名风水师杨筠松、曾文迪、廖三传的后人再次察看。最后十八道岭被确定为建陵地点。世宗嫌十八道岭山名不雅,下诏更名为“阳翠岭”。嘉靖十五(1636年)四月二十二申时,浩大的陵工开始了。世宗皇帝亲自主持了祭告长陵的典仪,武定侯郭勋、辅臣李时奉命总理山陵营建事宜。在这一天动工的还有其他七陵的修缮工程、长陵神道_石以及石像生加护石台等工程。

在营建过程中,世宗打算按照长陵的规制进行营建,却有不好把话说明,就虚情意地对大臣们说:“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绒衣瓦棺,联所常念之。”大臣们对世宗的话心领神会,送给世宗御览的陵寝设计图只比长陵规模略小,因此很快得到世宗同意。

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建成后的永陵与前七陵相较,确有独特之处。

首先,是规模宏大。在古代,陵园规模的大小,取决于陵园殿庑、明楼及宝城规则。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_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其_恩门面阔五间则与长陵相等,其后仅定陵与之同制。另外,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_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帝陵图说》曾记载这座外罗城的由来:“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_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虽孝陵所未尝有,其后定陵效之。”当然,这段文字系出自传闻。因为按《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七的记载,当时夏言等人拟定的永陵陵寝制度,是按照世宗的旨意,把皇妃从葬之式与陵园制度一体考虑的。更确切的说,世宗皇帝是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虽然不是一个玄宫内),于是,夏言等人设计了外罗城,以便将皇妃们埋葬于外罗城之内,其布葬的位置则拟在"宝山城之外,明楼之前",亦即明楼前左右宫墙之外,左右相向,依次而_。后来,世宗的皇妃们的墓窒虽然没有按原议定的方案,修在外罗城内,但外罗城则按原定修建了。

永陵的砖石结构的明楼,造型新颖的圣号碑,别具一格的宝城城台设计,以及宝城墙花斑石垒砌的城垛,_恩殿、_恩门“龙凤戏珠”图案的御路石雕也都是以前各陵没有的,这些作法后来为定陵所效法。

由于永陵用料考究,规制宏阔,明隆庆《昌平州志》称其“重门严邃,殿宇宏深,楼城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其规制一准于长陵,而伟丽精巧实有过之”。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但当时工部库贮之银仅有百万两,修陵经费十分困难。为此,世宗只得纳大臣们的意见,用广纳事例银的办法,以济陵工。

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朝廷修葺十三陵时,永陵也得到了修整。当时永陵的_恩门和_恩殿虽然“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朽”,但由于初建时用材宏壮、施工精细,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负责修陵的大臣金简(工部尚书)、曹文埴(户部侍郎)等人本应建议按原制修缮,可是,鉴于十三陵修缮范围较大,至乾隆年间楠木已经“伐殆尽”,若“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办理”的情况,经过商议,提出了这样一个拆大改小的建议:“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他们认为,"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并皆宏敞"。这个建议在今天看来是不符合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的,但在当时,也只能取这一方式,因为乾隆皇帝下令修缮十三陵,目的在于怀柔汉满两族关系,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其政治目的是居于首位的。只要政治目的达到,陵园是否符合原制并不重要。而按照这一建议实施,则会压低修陵的经费。所以,金简等人的奏折呈到宫廷内,乾隆皇帝很快就准奏了。永陵的_恩门、_恩殿因此全部被缩小规制建造:_恩殿由面阔七间(通阔50.65米)、进深五间(通深27.72米)。缩为面阔五间’(通阔25.91米)、进深三间(通深14.4米),殿顶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_恩门,由面阔五间(通阔26.26米)、进深二间(通深11.26米),缩为面阔三间(通阔12.3米)、进深三间(通深8.7米),单檐歇山顶的形制未变。

民国年间,乾隆时期改建的_恩殿、_恩门相继塌毁。至今台基上还完整地保留着改建后门、殿的柱础石。明代门、殿的柱础石保留不多,但可以看出其体量明显大于改建后的柱础石。其中,_恩殿现存明代重檐金柱柱础石鼓镜部分直径达1.2米,比长陵的仅少2厘米。可以想象明朝时永陵_恩殿的楠木柱也是十分粗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