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旅游资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自由行

文章内容

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_陶然亭公园风筝节

ysladmin 2024-07-02
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_陶然亭公园风筝节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 指什么节2.有谁
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_陶然亭公园风筝节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 指什么节

2.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吗?(多一点)并且快一点!!!!!!!!!!!!!!!

3.2019陶然亭风筝节5月31日截止附活动攻略

4.2019第十一届北京月季文化节活动内容附赏花攻略

5.北京适合带孩子去的公园

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_陶然亭公园风筝节

黄花应笑关山客 每岁登高在异乡 指什么节

       指的是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习俗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瓮”(茱萸)。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凳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编辑本段]各地重阳节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重阳节诗词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黄。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踏莎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醉花荫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干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九日渡江 (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酬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3]

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吗?(多一点)并且快一点!!!!!!!!!!!!!!!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还有有的地方吃粽子。下面浅析几则。赏菊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2019陶然亭风筝节5月31日截止附活动攻略

       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代人们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称做重阳。重阳节人们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相传东汉的时候,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道术。一天,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这一天将有大灾大难降临在你们家。你现在马上回家,只有让全家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个绛紫色的袋子,袋子里装上茱萸,然后全家外出登高,喝菊花酒,才能躲开这一场大的灾难。桓景听从了师傅的话,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全家外出登高饮酒。晚上回家的时候,发现家中的鸡、狗、牛、羊全都死了。费长房说是这些动物代桓景全家受祸了。从此,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便流传下来。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起源荒诞,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已逐渐淡薄,登高已不再是为了躲避灾难,而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九月九日,正是秋高气爽、山青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远眺,使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今有许多地方都在这期间举行登山会。

       重阳节前后,北京西山的几十万棵黄栌变成一片徘红,将西山装点得分外美丽,别有风情。漫山遍野,犹似披上了一件红色的盛装。几个亲朋好友,三五结伴同登西山看红叶已成为北京人秋季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赏菊

       九月初九,也正是菊黄蟹肥时。菊花一团团、一簇簇,竞相开放,千姿百态,非常逗人喜爱。人们喜爱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容颜,更值得称赞的还是菊花刚强的气质。在深秋的冷风中,唯有菊花争奇斗艳,使秋日多了生气,多了艳丽的色彩。也正因如此,赏菊的风俗一直保留下来。在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里还举办菊花会、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的情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3.饮菊花酒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由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风俗早在战国时就已有了。后来,饮菊花酒又被附会上神话色彩,说饮菊花酒可以躲避灾难。菊花在秋日冷霜中开放,气味芬芳。人们认为它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时候,人们便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下来,和黍米一起酿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的时候才开坛饮用。

       4.插茱萸

       插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有益于内脏。晋朝的时候,人们就已认识到它的药用价值,并开始种植。重阳时节,人们折下茱萸插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抵御寒冷,躲避灾难。此时茱萸的作用已被夸大,成为驱邪的神物。宋朝的时候,人们还给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称,称茱萸为“避邪翁”,叫菊花为“延寿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真实地描述了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也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阳节阖家团圆的愿望。宋朝以后,插茱萸的风俗逐渐淡薄。茱萸已不再被视为神物,仅仅是作为药材使用了。现在这一风俗已很少见了。

       5.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应时食品,就如同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一样。重阳糕是用面粉加上枣、栗子或其它干果蒸制成的,上面插有小彩旗。明清的时候,人们吃重阳糕颇有讲究,还伴有一个小小的礼节。在九月初九这日清晨,长辈们将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口中还祝福道:“愿我的孩子事事皆高。”这是取“糕”与“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儿女的殷切祝福。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吃糕,也就象征着未来的日子步步皆高。

2019第十一届北京月季文化节活动内容附赏花攻略

       关注陶然亭的小伙伴有没有发现,从最近一段时间开始,公园里面开始出现不少风筝。从昨天开始,陶然亭的风筝节就开启了,公园也展出了不少风筝。暖暖的风还真的是非常合适放风筝呢!

陶然亭公园2019年风筝文化节游览攻略

时间:5月6日至5月31日

游园路线

       1、东门主干道——龙腾盛世

       在东门主干道至陶然牌楼上空,3个1.5米宽、身型200米长的龙头蜈蚣风筝随风摆动,如同巨龙一般。

       2、北门主干道——龙凤呈祥

       在北门广场至中心广场上空,多色小风车随风旋转,游客可穿梭于260米长的“巨龙”下,感受游园乐趣。

活动票价

       活动期间票价10元/人次,学生凭学生证半价。年、季、月票、北京通-养老助残卡、老年证等有效。

       今日上午,陶然亭公园东门主干道至陶然牌楼上空,3个龙头蜈蚣风筝随风摆动。

陶然亭放风筝攻略

       一批量的精品风筝在这里展出,精品风筝展展厅内按照中国四大风筝产地——潍坊风筝、北京风筝、天津风筝、南通风筝进行分类,共计展示了精品实物风筝120余个,并辅以文字介绍,展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中有一个非常令人瞩目的大型航母风筝一出场就收到了大家的关注,这个长度达到1.8米的“航母风筝”其实时候为了庆祝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而制作而成的。

       在风筝展厅里,还有风筝市集、风筝DIY互动体验等精彩活动呢!

       在公园内部,“祥龙迎宾”串式风筝、串式五彩风车、五彩大风筝也都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这次的风筝节上,公园还想尽办法,把风筝与传统历史典故相结合起来,在园内主干路两侧集中展示“西游记”、“八仙过海”、“完璧归赵”等大型情景夜光半浮雕风筝组合,及“南山寿翁”、“鹤寿”、“麻姑献寿”等寓意吉祥安康的大型景点风筝,同时结合小朋友们喜爱的“海绵宝宝”等卡通人物造型及地景风筝,打造适合不同年龄层游览观赏的“梦幻奇趣夜”。

       据悉,园区室外展出的22组精品风筝均为历届全国风筝会获奖作品。

北京适合带孩子去的公园

       五月,走在北京的路上,你会见到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月季花。早上80年代的时候,菊花跟月季花就成为北京市的市花,此后北京不断的推广种植,现在已经是形成月季花长廊。而盛花期,北京举办月季文化节活动。

第11届北京月季文化节

时间

       2019年5月17日开幕

活动单位:

       北京植物园、天坛公园、陶然亭公园、纳波湾园艺公司、世界花卉大观园、蔡家洼玫瑰情园、丰台花园、北京国际鲜花港、北京园博园、世界月季主题园、中国古老月季文化园共11家。

       除环路外,在全市的公园绿地,大街小巷,市民的房前屋后,北京的月季栽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5万亩,各大花卉生产基地、植物园、公园等栽培的月季品种总计超过2500个,包含藤本月季、灌木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丰花月季、香水月季、古老月季等多个类型,种植总量达5000余万株。

       北京市的月季文化节从09年开始举办,到现在为止已经是举办有10届~

       今年,京城大地千余亩的月季景观,2000余个月季品种,近100万株月季争奇斗艳,吸引广大市民游客前去参观游览。

       除环路外,在全市的公园绿地,大街小巷,市民的房前屋后,北京的月季栽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5万亩,各大花卉生产基地、植物园、公园等栽培的月季品种总计超过2500个,包含藤本月季、灌木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丰花月季、香水月季、古老月季等多个类型,种植总量达5000余万株。

赏花活动安排

密云区蔡家洼玫瑰情园文化广场

时间:5月17日-10月8日

       此次月季文化节蔡家洼玫瑰情园将有1000多亩月季、玫瑰精彩亮相。选用的主题花卉是月季新品种“醉红颜”,为中国农业大学俞红强老师于2010年自育的品种,已获得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此花特点是花朵大、花瓣多,为千重瓣类型。

       期间还将举行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芬芳印象·生态家园”摄影大赛及摄影展、“绿野仙踪·寻香游园”休闲之旅、“一花一世界,飘香万里情”国际花艺大师表演、“悦赏绿水青山,感受美丽田园”互动体验活动、“醉红颜”月季音乐节、“花乡溜山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假日休闲的好去处,也极大地宣传了北京的月季文化。

世界月季主题园

       时间:5月18日-6月18日

       届时园区通过花期调控手段,将使园区1770多个月季品种、近7万株月季在文化节期间全部盛开。

       精品月季盆花和月季树也将在园区集中展示。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月季文化节期间,园区也将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爱国主义征文、爱国主义影片展播、读书会、主题演讲、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振兴中华教育,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今年将继续举办国际啤酒文化周,在此期间,拉美文化集市、美食啤酒盛宴以及文化艺术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将极大地吸引游客前来。

天坛公园

时间:5月18-28日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胜春绽放·花路迎宾”。

       本次展览共有四个展示区域、两个花带。月季花展出数量1万余株,展出面积2万余平方米,展出大花精品盆栽月季、大型木桶月季、嫁接树状月季等品种。

       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天坛月季栽培历史”主题讲座、月季园导览活动等。

北京国际鲜花港

时间:5月18日-6月18日

       此次活动的总体规模达到了12000平方米,主要景点分布在南门区、植物专类园、环湖和主路上,举办时间为5月18日-6月18日。园区内举办的月季进社区、马术体验、萌宠喂养、游船体验等活动让市民更好的放松心灵,感受自然的乐趣。期间,第28届北京国际燕京啤酒文化节也将拉开帷幕,啤酒节将延续“醉美燕京·为祖国干杯”的活动主题,为广大游客及消费者提供一个消暑休闲,畅饮燕京的好去处。

北京植物园

时间:5月18日-6月18日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赏美丽月季,享幸福人生”,活动时间为5月18日-6月18日。届时园内将展示古老月季、茶香月季、丰花月季、藤本月季、树状月季、微型月季、地被月季等各类地栽月季1500余个品种,共10万余株。令游人徜徉在花的海洋中,感受月季的美丽和多姿。园内同期举行的“市花进社区”、“自然享乐”探索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科普文化知识。

北京园博园

       园博园在保护原有月季品种品质的基础上,新栽植了4000余株形状独特、高贵典雅的绿野月季、大紫光月季、绯扇月季等名贵月季,丰富了园内月季资源,提升了景观效果。同时,国际风筝节、渣打银行健步走、万科趣跑、泡泡跑等活动将陆续在园区举办,将为月季节增添了更多的健康、趣味元素。

北京纳波湾园艺有限公司

       将展出月季7个系列,近10万株,让游客欣赏到丰富的月季品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还有制作精湛、造型生动的月季盆景艺术,体现了盆景的自然美,极具感染力。在文化节期间,将陆续举行丰富多彩的月季科普实践活动,为广大市民科普月季养护修剪常识;还有摄影作品展,扩大了展览的范围和影响力。

       陶然亭公园:将以“缤纷月季·幸福相伴”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期间,公园将推出“品种月季”和“造型月季”两处赏花区。景区的地被月季、藤本月季、树状月季等近30个品种、两万株将进入盛花期,令游人徜徉在花的海洋中,感受月季的美丽和多姿。同时,园区内会现场演示“和谐花园”环保主题花艺展示、“幸福相伴”家庭手工体验等活动。

丰台花园

时间:5月11-31日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爱月季·爱生活”,时间为5月11-31日。丰台花园将在园内布置1千余平方米的品种月季展区,结合丰台花园药用植物园的相关内容,在部分月季展区布置月季药用价值相关的科普展板,同时通过园内宣传屏幕及科普橱窗对月季花进行全方位的科普展示。

中国古老月季园

时间:5月18日-6月18日

       活动时间为5月18日-6月18日,园中珍稀古老月季品种以地栽展示为主,共展出古老月季180余种,其中古桩古老月季60余株,栽植面积约30亩。另有6万株现代月季也同时开放,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世界花卉大观园

       在园内原有的月季条带种植区、攀援月季种植区、新品种展示区、月季观赏区及小品造型基础上,新增多个以新优品种月季为主花的展示区。同时还增加了月季插花DIY现场教学,游客只要购买月季花材和DIY插花材料包便可以由专业的插花老师现场指导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月季主题插花作品。

       想观赏到最美的景观,详细情况可登录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yllhj.beijing.gov.cn)进行查询。

       陶然亭公园

       推荐理由:

       陶然亭是一座以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亭”之一陶然亭为中心修建的园林式公园。公园的中心是青绿湖水,周围垂柳依依,环境优美。北门那边有个儿童游乐区,有小火车、太空漫步、豪华转马、碰碰车等十几种**项目,每项大约15-40元左右,适合带小朋友前来游玩。另外这里还有两座免费的用石头建的滑梯,分别叫大雪山和小雪山,是北京最早的几个滑梯之一,好多本地的游客不仅会带孩子前来游玩,更会亲自体验一下回味童年时的感觉。

        门票: 2元,1.2米以下儿童免费入园

        乘车路线: 乘坐地铁4号线大兴线(天宫院方向), 在陶然亭站下车(C东南口出) 乘坐 84路,在开阳桥西站下车。步行至 陶然亭公园

        朝阳公园

       推荐理由:

        朝阳公园面积很大,里面**设施、活动很多。公园里还有七彩儿童乐园,适合带孩子游玩。奥运会长走活动就在这里。每年的北京海洋沙滩节红红火火,夏天消夏、游泳、玩沙子的好地方。平日里朝阳公园其实是很适合奔跑和放风筝的宽阔地带。大多游乐器械不适合小童,但有专门的小童区域,小孩子的家长记得一定要带推车,地域实在很宽广。东门有个滑雪场,很小,但是是离市区最近的。还有索尼探梦,四岁以上孩子肯定会喜欢的。可惜节日里经常有不伦不类的游园会,届时票价上涨,人挤人,噪音太大。

       龙潭湖公园

       推荐理由:

       龙潭公园是一处以湖水、树木和众多儿童游乐项目为主的城市公园。公园内环境优美,有假山亭台、湖水和众多的树木,十分适合前来放松观赏,还可以带小朋友前来**游玩。另外,这里还有袁崇焕庙、龙字石林等人文景观,可以来此漫步参观。公园的面积很大,长约900米,宽500米左右。进入公园后步行游玩即可,同时可以游玩游乐项目、在湖上划船**等,一般2-3小时为宜。

        门票:2元

        路线: 北门:743、822、35、41、957、750、705光明楼下车。西北门:60、8、116、6、12、352、958北京游乐园下车。东门:122、51、特3路肿瘤医院下车。

        团结湖公园

       推荐理由:

       团结湖公园是一个具有江南古典园林之美的城市公园。主要景点有:流水照壁、云香亭、花房、石亭、水阁荷香等。带孩子可以去团结湖海滨仿真乐园,乐园是一个仿照海滨环境的游乐场,每年的6月-8月这里都会开放,价格一般为周一-周五每人50元,周六、周日60元。园内有游泳池、人工沙滩,还有水上滑梯、造浪、等**项目,另外还配备专门的儿童泳池等设施,适合在夏季时带孩子前来戏水纳凉。

        门票: 免费

        路线:

       1. 乘坐地铁6号线或10号线到呼家楼站下车可至。

       2. 乘坐公交95路、115路到团结湖公园站下车可至。

       3. 乘坐公交75路、126路、夜6路、专111路到呼家楼北街站可至。

        海淀公园

       推荐理由:

        海淀最好的公园之一,占地面积大,景点设计合理,绿化覆盖率大。离颐和园比较近,有草坪、湖泊,还有儿童游乐区,天气好的时候很多人放风筝,带孩子玩还是不错的。

        门票: 免费

        路线: 699、944路下车即到

        日坛公园

       推荐理由:

       日坛公园免费向大众开放,是明朝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日坛公园有儿童游乐场、可以垂钓。孩子们可以玩玩蹦蹦车,坐坐小船,是老人和小孩休闲好地方。

        门票: 免费

        路线: 乘1、4、9、48、57、120、403、938、938支、808、团结湖专线在日坛路下;乘29路在日坛公园下。

        洼里乡居楼

       推荐理由:

        洼里乡居楼有特色的农家菜、乡村农具展、洼里博物馆、乡村游乐场、儿童乐园、小动物园、采摘、垂钓和会议住宿。乡居楼地处自然园林景观环境之中。乡居楼的小动物园为环形观赏,方便小朋友近距离观察每种小动物。为了增加动物园的观赏性,建造了山丘、小河、小庭廊给人一种依山傍水、隐居田园的感觉。

        门票: 周一周五 20元/人 周末及节假日 25元/人

        路线: 昌平小汤山大柳树环岛向东5公里或京承高速白马路口出向特警学院方向西行两公里即到

        青年湖公园

       推荐理由:

       北京青年湖公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路西,有烁园、报春屿、荷塘、胜蓝轩、宜园等不同特色的景区,园内游艺设施也很丰富,有赛车、碰碰车、海盗船、空战机等,还有免费的儿童游乐场、门球场、健身器材等。夏天还有游泳池,玩水上项目,游船、垂钓等。附近有青年湖小学,放学了有很多小朋友在里面玩!

       门票: 免费

       公交路线: 乘坐特2、13、18、27、44、62、104、108、113、118、123、358、380、406、417、603、734、800、807、819路均可到达。

       地铁: 乘坐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下,西北出口出往北200米路西。

       好了,关于“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陶然亭公园 风筝节”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